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跨境电商资讯:36氪出海·关注|全球资本

"2025年上半年,港股 IPO 募资额重回全球第一。这或许只是港股新一轮繁荣的起点,一二级市场如何持续循环向好,如何吸引优质企业、留住国际资金,作为"超级联系人"的香港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年之前,刚刚上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陈翊庭首次面对媒体采访,便收到了如何看待"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论"的尖锐提问。她回应:"香港市场的底气依然很足,香港拥有法治、人才、基础设施等核心优势,更有国家作为强大后盾,需要想办法把流动性重新搞起来。"如今,"遗址论"已不攻自破。
6月30日,云知声、泰德医药、IFBH 三家公司在港交所鸣锣上市,这个场景在6月26日刚刚发生过,圣贝拉、周六福和颖通控股同日上市,而7月9日,还有六家公司计划同时上市。
港交所的锣声接连不断,募资额重回巅峰。2025年6月,港股 IPO(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达到15家,成为上半年的高峰,创下2022年底以来新高;2025年上半年,港股 IPO 募资金额超过千亿港元,同比飙升近7倍,时隔四年重回全球第一。其中,宁德时代在5月20日登陆港交所,募资353亿港元,成为目前今年全球最大 IPO。
从募资情况来看,赴港二次上市的A股龙头公司是这轮港股上市潮的主角。除了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分别募资100亿港元、97亿港元、92亿港元。
这离不开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后,证监会紧接着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在2025年5月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不断深化市场开放,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等对港合作各项措施,并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展望下半年,港股 IPO 火热仍将持续。港交所主席唐家成6月20日出席港交所成立25周年庆典时透露:"目前还有190家公司排队等待上市,这一庞大的待上市企业储备,彰显了港交所市场的吸引力。"
IPO 火热的同时,港股成为中国资产重估的主要阵地,港股恒生指数以20%的半年度涨幅在全球重要市场中排名第三,一二级市场实现良性循环。
年初,在 DeepSeek 的带动下,恒生科技指数最大涨幅达40%;此后,虽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但港股快速修复失地,重回全球领先位置。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等新消费公司,已然成为港股的风向标。老铺黄金股价在6月冲上1000港元/股大关,较一年前的发行价上涨近25倍;泡泡玛特股价也随着 LABUBU 的全球大火年内上涨近2倍。
港股一二级市场平衡背后,是南下资金与海外资金的持续流入。
"南向资金确实是今年港股市场的亮点。港股通资金已经占到香港市场总成交量的两成。不敢说有绝对定价权,但话语权和影响力肯定是在增加的。"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孟茹静告诉《财经》。
"从股指涨幅、日均交易量提升以及大型 IPO 项目成功来看,港股复苏在2024年下半年初现端倪,并在2025年持续巩固。虽然4月2日美国加征关税导致短期回调,但5月以后市场迅速恢复,国际长线资金回流已成趋势。"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对《财经》表示。
接棒一年多的陈翊庭深刻感受到了全球资金对港股的态度转变。"2025年初参加冬季达沃斯,与2024年参加夏季达沃斯的氛围明显不同,尽管地缘政治影响仍然笼罩全球,但与世界各地朋友交流,大家都格外关注中国机遇与港股市场。"
"特朗普上任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迫使企业'去风险',香港因兼具中国属性与国际规则适配性,成为资金'安全港'。"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对《财经》表示。
进入7月,三个月关税暂停期即将结束,短期市场或许仍将面临考验,但长远来看,关税博弈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将带来全球资本的再平衡,这将是港股的长期机遇。
"美元的主导地位会慢慢衰落,美元霸权的衰落中蕴含机遇,但需关注其衰落速度及衍生问题。"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梁定邦对《财经》表示,同时他也强调,"香港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方,香港市场上最重要的只有制度和人两个方面。"
港交所正持续推动制度改革,吸引企业和资金,连接中国和世界。"我们不仅要吸引优质上市企业,还要做好交易制度,服务好投资者和企业,包括取消恶劣天气暂停交易、调整交易费率等,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体验。"陈翊庭表示,"互联互通的空间还很大,从股票、债券、ETF 到即将纳入 REITs,未来还有人民币柜台、大宗商品等产品可以考虑。"
"新股活跃及交投显著上升,都反映全球对香港金融生态有强大信心,港交所在促进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方面,正发挥关键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
重夺全球募资冠军
从"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到重夺"全球募资冠军",中国香港仅用了一年多时间。
一年之前,全球 IPO 放缓,港股 IPO 继续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港股共有30家企业完成 IPO,募资额下滑至131.78亿港元,被印度、沙特等新兴市场交易所超越。2023年,港股 IPO 缩水至463亿港元,仅为2020年峰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恒生指数也连续三年超两位数下跌。
复苏在2024年9月初露端倪。美的集团等大型新股上市,带领港股2024年募资同比增长了89%至875亿港元。
图片
图片
2025年上半年,港股 IPO 持续升温。万得(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港股上半年已完成43宗 IPO,同比增长43.3%;累计募资额飙升708.4%至1067.1亿港元,接连超越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时隔四年重返全球第一。2025年港股 IPO 的火爆及国际资本对优质标的的争抢,可以从龙头新股上市中窥见一斑。
5月20日早上,港交所上市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宁德时代的股票代码3750跳动着,股价每次的关键变换,都会引来现场围观人群的一阵阵欢呼。
从开盘涨12%报296港元,到很快突破300港元大关,最终宁德时代的上市首日股价涨幅定格在16.43%,收报306.2港元/股,募资额更是高达353亿港元。
2025年上半年,密集的锣声在港交所此起彼伏,行业龙头接连上市。从新茶饮巨头蜜雪集团上市首日43%的涨幅,到创新药企映恩生物首日116.7%的飙升,再到6月26日与6月30日,每日均有3家上市公司集体鸣锣,一幅 IPO 市场的沸腾图景正在香江之畔热烈铺展。
"抢不到,根本抢不到。"IPO 市场火爆之下,较火新股的基石及锚定投资被机构疯抢,一家服务欧洲与南美家族的家办香港负责人告诉《财经》,其曾希望能以辅助企业出海为条件,获得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的基石份额,但是因为基石投资竞争过于激烈而失之交臂,只好在企业上市后从二级市场以高价"扫货"。
大额交易的涌现使包括外资与中资在内的全球投行重新开启对香港 IPO 市场激烈的竞争。据悉,宁德时代港股上市的投行承销费率为0.2%,而市场常规的承销费用为募集资金的1.5%-3.0%不等。
"宁德时代的 IPO 规模庞大且承销竞争十分激烈,所以承销费用被压到很低,但具体金额未公开披露。"一位港股保荐人告诉《财经》。
除了"抢"以外,"忙"也成为香港投行最近的关键词之一。
"今年港股IPO业务量远超预期,主动接洽的拟上市企业也在增多,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行,大家都不愿错失这轮风口,都在加班加点。"上述保荐人表示。
"作为创投机构,当下推动被投企业赴港上市退出的动力明显增强。"盈科资本产业投资事业部总裁冯志强告诉《财经》,"一级市场目前也在积极推动已投企业抓住这波机遇,特别是硬科技、新消费这类备受资金青睐的赛道。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风,更应聚焦企业基本面与长期发展潜力。"
港股打新赚钱效应回归下,散户投资者打新热情提升。多只热门港股新股公开市场认购环节甚至出现了几千倍超额认购,3月上市的蜜雪集团更是以1.8万亿港元摘得港股 IPO 新一代"冻资王"。
机构投资者争抢港股 IPO 优质标的现象十分普遍。宁德时代上市吸引了包括科威特投资局等23家豪华基石投资者参与,恒瑞医药上市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7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护航,海天味业上市则引入了高瓴资本等8家顶级机构基石投资者。
高瓴资本参与了上述三家大型 A+H 股的基石投资。一位接近高瓴资本的人士对《财经》谈到,"虽然高瓴在 A 股清仓了宁德时代,但港股基石又买了回来,还参与了其他几家港股新股基石,主要是因为港股更有空间,同时今年港股表现也特别好,觉得是有机会的。"
参与了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上市的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王曙光对《财经》表示:"我们近期观察到,欧美本土基金经理开始活跃参与港股 IPO 项目路演并下单,例如,在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项目中,开始出现中东主权基金 KIA、新加坡主权基金 GIC、欧洲长线基金 Schroder 等外资机构身影,这是欧洲长线基金施罗德首次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港股 IPO 认购,代表着国际长期资金正在增加对中国优质资产的配置。"
2025年,港股 IPO 半年的募资额已超过了港股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而这或许也只是香港 IPO 市场新一轮繁荣的起点。《财经》注意到,多家会计师行已进一步上调了全年港股 IPO 集资额预测,这在港股历史中较为罕见。其中,安永由原预计的1200亿港元上调至1600亿港元;德勤更由1300亿至1500亿港元,上调至2000亿港元。
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陈翊庭被称为"金融圈最红女神",她透露,港股 IPO 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这份长长的待上市名单中不乏京东工业、紫光股份、赛力斯、奇瑞汽车、石头科技、兆易创新、牧原股份、三一重工、东鹏饮料等龙头明星公司,其中至少超过五家公司募资额将在10亿美元以上,这也成为港股今年冠绝全球的底气。

港股 IPO 繁荣背后


港股 IPO 繁荣景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支持,去年4月,中国证监会出台的对港合作五项措施中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第二是微观层面的企业需求,企业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第三是港交所监管环境、上市规则比较灵活,包括对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设立了快速审批通道;第四是二级市场表现较为活跃,北水大幅流入。"孟茹静认为。
一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不断,支持港股发展是重中之重。
2024年4月19日,在新"国九条"发布后,中国证监会推出对港合作五项举措,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其中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 ETF 合资格产品范围、将 REITs 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2024年11月19日,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香港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并致辞。何立峰强调,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好、巩固好、发展好,既是香港所需,也是国家所重。中央将从战略高度继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持续支持香港深化金融改革并维护金融稳定。
吴清在出席论坛时表示,将坚定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同时强调,要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应对外部冲击,政策也在持续发力。2025年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掌门人一同出席,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吴清在会上再次强调,梳理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流程和相关要素,提高境外上市备案质效,同时提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5月22日,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介绍,从2023年3月31日起,境外上市新规正式实施,截至今年4月底,已经完成了242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备案,这当中有83家为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
5月23日,为完善并统一境内企业境外直接上市相关跨境资金管理,提升境内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企业层面,近年来,A 股龙头公司赴港上市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出海,即利用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特殊地位来拓展全球市场。与此同时,内地 IPO 持续放缓,再融资收紧,赴美上市风险加大,使得中国香港成为企业上市融资的最优选择。
图片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曾表示,内地企业正通过香港加速全球战略布局,这种以香港为资本平台支持国际拓展的趋势,将成为未来企业出海的重要模式,也体现香港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定位。
"企业在香港上市有利于吸引外资,且在融.........

"2025年上半年,港股 IPO 募资额重回全球第一。这或许只是港股新一轮繁荣的起点,一二级市场如何持续循环向好,如何吸引优质企业、留住国际资金,作为"超级联系人"的香港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年之前

原文转载:https://www.kjdsnews.com/a/2248349.html

越南国际航空物流公司 中国越南物流公司 物流深圳到越南 优品测评 越南到深圳物流 物流到越南河内 美国公司注册流程和免税州的选择 36氪出海·关注|全球资本变局,港股何以东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