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印度客户,外贸人间流传着"渣男十二字经":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认、先给钱。甚至延伸出一张梗图:
印度是一个评价两极分化的国家。
●说起印度,有人侃侃而谈:人口大国、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发展迅速,下一个中国。
● 谈及和印度买家做生意,十个外贸人九个扶额。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文末附有最新的中国对印出口榜单,记得看到最后哦~
一、永远追求cheapest price
外贸人August诉苦,和印度客户合作简直像被扒了层皮:"他又来给我说别人的报价便宜了一毛钱,他的量如果真能拿到这个价格,只能说同行比较喜欢做慈善!那他去找别人吧。"
August已经和这个客户讨价还价很久了。对方非常能聊,应该是问了所有能找到的供应商,挨个磨价格。真的是"磨",5分钱5分钱地砍价,一步步试探。
August绝对不是个例,做这个市场的朋友都知道,大多数印度买家只认价格,产品质量倒是其次,更遑论对供应商有品牌忠诚度。
在印地语中,这叫做"Paisa Vasool"(物有所值),意思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已经花费的钱,获得满足感,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印度人喜欢"反复试探 得寸进尺"的原因。
除了反复砍价,恨不得拿到原材料成本价外,还有一些常见套路。
● 虚报订单量压价。张口就是"我要买三万个",报价后变成了"这个价格先卖我100个试试水"。
● 占小便宜 。社媒平台有个提问:为什么印度人总能很坦然地向别人索要东西?有拿大单吊你,要求免费样品还要你掏运费的;有还没成单,就要求报销酒店机票的;有张口就要商业机密,想踢开供应商自己做的。
●售后找茬要赔偿。"上次的中间商交钱可爽快了。交货后,各种挑剔细节。告诉他可以远程调试机器,就是不配合,只想要赔偿。最后把终端客户逼急了,直接............. 原文转载:https://fashion.shaoqun.com/a/1818298.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